本script為載入jquery核心使用,不影響頁面資訊瀏覽
:::* 瀏覽位置:首頁 > 媒體報導
  • 字級選擇
  • 大
  • 中
  • 小

媒體報導


溫馨世間情-看見音符在飛舞──社團法人台北市聽障者聲暉協會

  • 發佈日期:2013-06-09
  • 照片說明文字 一般人以為聽障者的世界是寂靜無聲的,其實不然,他們只是所接收的音訊和一般人不一樣,經由學習,他們以讀唇語或比手語溝通。他們發出的聲音語彙也許是一般人聽不懂的,就像他們也聽不懂一般人的話語,可是除此之外,他們和一般人並無不同。

    心疼寶貝
    懷胎十月生下的寶貝,是父母親心頭永遠的愛,從小一點一點拉拔長大,希望他能平安幸福快樂。對於先天聽覺有障礙的孩子,父母親所背負的壓力與擔憂可想而知,生活上點點滴滴的扶持,總是希望孩子能順利融入社會,不會被嘲笑排擠、適應不良,由於先天聽障的限制,讓溝通學習遠較正常學童困難的聽障生,增加許多阻礙與挫折,致使這些父母親更為心疼。 所以家有聽障兒的爸爸媽媽們責無旁貸的發起組織、結合力量,因為他們必須比正常孩童的家長更堅強、更需要充實相關資訊,來幫助孩子順利的成長學習。有時候,有些聽障兒的父母也會因為關注過度,讓孩子以為被這樣悉心呵護是理所當然的,而產生自我為中心的心態,阻礙自身群體性的發展,所以家長在教養與協助子女成長的路上,也同樣需要更多的社會支持與關懷。 「社團法人台北市聽障者聲暉協會」成立於民國八十一年五月二十三日,它的前身「北區聲暉聯誼會」成立於民國七十九年八月,那時有二百多位家長參與其中,自民國八十年起開始輔訓工作。

    搬家囉
    今年九月間「社團法人台北市聽障者聲暉協會」搬新家了,從信義路五段的巷子裡搬到延吉街的地下室,家更寬敞了,而且房租比以前便宜得多。 忙於會務的傅媽媽,特別選在十月下旬各項瑣事初定時,辦了一個遷居誌喜的聯誼會,邀請老師、幹部、學員、志工、會員等人,到新家團聚。 長條桌上擺滿了豐盛的餐點,學員們含蓄的坐在座位上,聽理事長和大家寒暄話舊。他們有的讀唇語、有的需要比手語,工作人員解釋說:「雖然他們從小接受不同的教育體系,可是他們都能相互溝通。」 家長們也是唇語和手語並用,現場氣氛歡愉熱鬧,工作人員看大家拘謹的未動餐點就開始分盤,不一會兒大家就開始主動圍在餐點長桌旁,輕鬆了起來。之前才剛結訓的電腦班學員也受邀來參與聯誼,他們有些興奮又有些害羞,工作人員和他們比手語交談,把他們逗得開心極了。

    志工進修不落人後
    我們常在各醫院看到許多身穿背心的服務志工,協助到醫院就診的病患及家屬能很快進入狀況,節省許多時間與力氣,但對聽障患者而言恐怕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因為醫院的志工團尚未提供此項服務。 「社團法人台北市聽障者聲暉協會」特別為有志在醫院服務的「手語醫療服務隊」開課,傳授醫療服務的相關手語,每週借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的會議室上課,由手語老師及翻譯老師一起聯合教學。 這個志工隊其實是由醫學院學生自行發起組隊的,因為他們是如此貼近醫院,自然想到聽障者就醫時可能會面臨的困難,所以他們率先提出需求,希望學習手語好為聽障者服務。 每週四晚間的課程非常精采,志工隊的成員大部分是學生,白天課業原本就重,每週一次的醫療相關手語課程,內容的分量也相當可觀,如果不是身負使命與志趣,恐怕很難持久。

    像藝術表演的精采手語
    兩位老師的教學非常認真,講解過程生動活潑,手語老師本身是聽障者,看她用「手」說話時,臉部表情十分吸引人,這是聽力正常的人很難達到的境界,一雙巧手快速的飛舞,配上臉部表情,極富藝術美感,讓人百看不厭,就像歌劇演唱時,女主角婉轉的歌喉細膩詮釋歌曲的意境。 翻譯老師一面擔任翻譯手語的工作,一面解說手語老師在表達上很細微的差異部分,好讓學員們掌握手語表達的竅門。 手語的表達雖只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方法之一,可是表現手法的不同,就像說話的技巧,有些人表達清楚、有些人表達含糊、有些人的表達卻是生動而吸引人。這個班級的師資安排用心,請來最好的老師教授課程,學員上課變成一種享受,個個學習興致很高,雖是專業的授課內容,上課氣氛卻是趣味橫生。

    到學校宣導
    通常父母親希望聽障生能在一般學校就讀,以免未來在融入社會時可能產生更多的社會不適應症,可是孩子聽不到是事實,和正常生一起讀書,當然會遇到學習障礙或溝不良的情形。 所以「社團法人台北市聽障者聲暉協會」主動和台北市各級中小學聯繫,到各個有聽障生學校做校園巡迴宣導,讓他們更了解聽障生的限制,能發揮同學愛,體諒及協助班上或學校裡的聽障生,讓這些學生擁有信心與支持的力量。 理事長吳惠珍每次帶領工作同仁、家長及志工,一起到學校做宣導,有時是全校,有時是各個班級,從海報到教案都是自己製作,另外還利用投影片、贈送卡片、PowerPoint解說、手語教唱等,輔導同學參與協助的行列。

    打造虛擬庇護工廠
    傅媽媽說:「我們最關心聽障生的就學及就業問題,現在就學方面已經比較沒問題,困難的是就業,整個社會大環境對聽障生就業的接納度仍有待考驗,所以我們開始籌畫,希望能成立一個庇護工廠網站,幫助聽障生解決畢業後的就業問題。」 由於網路的發達,具備繪圖天分的聽障生多了一個揮灑的空間,才剛結訓的電腦班就是針對網頁設計等相關課程所開,學員們興緻勃勃的詢問進階班開設的時間,因為許多繪圖課程加入創意,讓學員們很想深入去學,而應用軟體也需要不斷磨鍊,屆時網站若能順利開業,學員們既能發揮所長,也可以更上層樓,參與更多相關事務的學習。 現代科技的發達,對聽障者來說,有很大的幫助,能開展的空間更大了,所需要的是機會,家長們在孩子就學上的輔導及心理層面的調適,花費相當的心血,孩子畢業欲進入社會,卻是面臨失業窘境,因此,期盼各界能接納聽障者的才能,遇有相關職缺,可以讓聽障畢業生也有競技的機會,他們聽不到八卦是非,反而更能專心工作。

    未來計畫
    明年除了打造虛擬庇護工廠外,「社團法人台北市聽障者聲暉協會」將籌辦二天一夜的「聽障生成長大露營」活動及「台北遊聾」活動,前者由資深童軍老師帶隊,讓聽障生在大自然裡愉快學習,而後者則是結合全台北市各個相關協會團體,以導覽參觀的方式讓聽障生知道在哪裡可以尋求協助或參與相關團體的活動。 在每一個充滿希望的日子裡,推動社會大眾參與聽障的服務與支持,一分關懷,一個感恩,只有參與才能體會施與受的福氣。


    「社團法人台北市聽障者聲暉協會」小檔案
    電話:2778-7829
    傳真:2778-7947
    地址:台北市延吉街131巷1弄24號B1
    郵撥帳號:16160538
  • 推上Facebook 推上twitter 推上噗浪

*回上一頁 *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