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長團體的成立是為了爭取應有的權益而站出來。
每個團體會員所面臨的問題大致相同,需求也大致相同。同質性高是家長團體最大的特色。
家長從早期的悲情走出來,共同成長,最終的訴求是滿足族群的需求。而家長團體的角色是整合大家,從眾多的問題中由異中找出大多數人相同之需求。
家長團體的角色並非是才藝班,也不是旅遊團,更不是慈善會,而是整合會員的需求,共同扶持,彼此相互幫助,透過團體反映讓政府了解。而家長團體是政策倡導者:應是家長團體主要擔負的角色也是它重要的任務。由團體監督政府並配合推行政策的執行。是福利的推動及服務的提供者:目前多數的家長團體或多或少都擔任了這個角色,而大部份的家長都在”我不做,誰來做?”之情況下由家長團體提供服務。
目前聽障家長優先爭取下列四項需求
(一) 教育公平的受教權
(二) 社會福利
(三) 就業輔導
(四) 職業訓練。
除了上項的需求,聲暉家長團體的共識及應有的堅持也有五大項:
(一)推廣新生兒聽力篩檢
這是聽障兒家長之責任,讓寶貝在黃金時間內接受現代科技的協助。從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理念上,落實到聽障兒的聽語訓練。
(二)落實學前聽語訓練
這是奠定聽障兒的語文基礎,對於往後的人際溝通是很重要的幫助。
(三)爭取全面性校園輔導
這是為聽障生營造無障礙的學習環境。用最少限制的學習環境能與同儕之間相互學習。當然校園輔導措施要落實到個案尤其重要。
(四)建立手語翻譯員制度
是聽障兒的家長族群義務推動無障礙溝通環境的服務。聽障者無障礙溝通環境除了手譯員外,像公共傳真機、電子字幕…等也都是。雖然聲暉一直在推動口語,對於聽障族群的需求,聲暉也不落人後。北市聲暉以往也致力推動於培訓手語翻譯人才。
(五)開發聽障職訓,促進就業
如電子商務及電腦程式設計等之職訓班。希望聽障朋友透過這些職業訓練,其最終目的是希望聽障朋友能回到正常主流社會裏,自立生活。
當然家長社團的成立,需要更有心的人來參與,大家同心協力、團結一致,以喚起政府對聽障福利政策的制訂與應有權益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