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script為載入jquery核心使用,不影響頁面資訊瀏覽
:::* 瀏覽位置:首頁 > 認識聽障者
  • 字級選擇
  • 大
  • 中
  • 小

認識聽障者


說話-語言障礙的特徵與成因

  • 發佈日期:2013-06-08
  • 照片說明文字壹、特徵
    在美國特殊教育中,說話-語言障礙學童就讀於普通班的比例是所有特殊學童中比例最高的。除了在溝通方面之外,他們在很多特徵與一般學童之間並無明顯之差異。根據Ysseldyke與Algozzine(1995)的說明,說話-語言障礙學童的特徵可由認知、學業、身體特徵、行為與溝通能力等層面介紹之。

    一、 認知
    由於語言是認知處理或思考所必須使用的中介符號,因此很多研究者乃指出說話-語言障礙學生的認知能力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影響,尤其是語言障礙學童,如:特定型語言障礙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 或語言學習障礙學童(Language Learning Disabilities) 。有些研究發現,溝通障礙學童在智力測驗上表現較差,尤其是在語文智力測驗方面,而這種現象可能是肇因於其語言問題。另外,也有可能是因這些學生的說話問題或語言符號應用問題,影響其在智力測驗上的作答,或是施測者無法明確地了解其回應的答案,因此乃造成測驗誤判。但究竟是溝通上的困難造成認知困難,或是認知上的困難造成溝通困難,則並未有定議。但此項特徵在教學上的啟示,則是提醒我們除了在語言結構或溝通功能的教學著墨之外,也應教導他們如何使用語言符號思考,如:組織訊息、提取訊息、比較訊息特徵等等。

    二、學業
    語言能力是學習的必要工具。而學校又是一充滿口語符號的環境,學業學習極側重聽話技能、遵循指示、理解語言及口語表達。因此很多說話-語言障礙學生常常出現閱讀、書寫的困難,而這些都會造成其在語文科、社會科、自然科及數學科等學科的學習困難。而這種現象在特定型語言障礙學童身上則極為普遍。

    三、身體特徵
    對於腦性麻痺、唇顎裂或其他顏面傷殘者,以及智能障礙學童等同時具有溝通問題的學童而言,身體狀況的問題是不可避免,但是對大部分說話-語言障礙學童,則並未有相對應的身體問題,或外觀上的問題。

    四、行為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層面都不可避免地會涉及人際之間的社會互動,例如:午餐時間與同學討論卡通影片內容、電子遊戲、電影等等,而這些人際互動都必須以語言傳達訊息、接收訊息,因此當一個學生的說話、語言出現問題,同儕、教師或接觸的成人可能都會特別注意其說話的方式,而不是其溝通的內容。這些都會讓學童不斷自覺自己說話的問題,造成其每次處在溝通情境時就倍感壓力。甚至,有些同儕還可能取笑其不同的說話方式,或是故意模仿,這些都會傷害其自尊、自信,造成心理情緒的傷害。他們會變得較退縮,在同儕群體中被孤立、排除。

    五、 聽覺障礙兒童的語言障礙特徵
    聽障兒童常見的語言障礙特徵有下列數端(林寶貴。民83):
    1. 一般來說,聽障兒童或多或少皆有構音異常、聲音異常、或節律異常的現象。
    2. 難以控制各種音量、音調、長短的機能。
    3. 說話時,常有過於大聲的現象。
    4. 說話單調,沒有高低、抑揚、頓挫、長短、快慢的變化。
    5. 常常有「反問」、「你說什麼?」、「請再說一遍」的現象。
    6. 常常呈現發呆,或若有所思的表情。
    7. 常常注視說話者的臉部,尤其是口、唇的運動,及臉部的表情。
    8. 常常比手劃腳,以動作、手勢幫助其意思的表達而不說話。
    9. 不容易瞭解對方所說的話。
    10. 常常答非所問,或被叫到名字而不知道回答。
    11. 對他人的談話漠不關心,對周圍的噪音無動於衷。
    12. 對某些語音的發音不清楚,尤其是聲母的塞音、擦音、塞擦音、捲舌音等同口形異音字。
    13. 聲調方面,二聲、三聲混淆不清,三聲的變化特別困難。
    14. 學習正確的語法有困難。
    15. 缺乏學習語言的動機。
    16. 語言發展遲緩,接收語言訊息的能力受限。

    由於說話-語言的障礙,不但可能影響學童的學科學習與學業成就,而且還有可能造成其人際關係、人格發展、情緒發展、認知發展、社會適應等問題,因此無論普通班教師或特殊教育教師,均有必要找出那些有說話、語言問題的學童,提供必要的介入安排,以減輕或矯正其溝通問題。
  • 推上Facebook 推上twitter 推上噗浪

*回上一頁 *到最上面